疫情無情 直擊偏鄉部落第一線困境~

五月中旬,因發生社區群聚感染的案例,台灣的疫情一夕之間進入緊繃狀態,從禁止室內用餐,停止籌辦戶外活動到校園停課,動盪整個社會經濟與教育,而這其中往往衝擊最大的便是經濟弱勢家庭,尤其身處在相對於都市平地資源稀少的偏鄉部落,無論是孩童還是家長,都或多或少得面對經濟收入銳減的困境、遠距學習的障礙、緊張的親子關係和與日俱增的心理壓力。然而,在這場與病毒搏鬥的長期戰裡,他們的聲音往往被過量的資訊給掩蓋⋯⋯

來自南投仁愛鄉的小惠和小貝,是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受助家庭,也是受展望會培力的部落廚房媽媽。在疫情之前,她們義不容辭投入部落廚房的志工工作,固定於平日籌備食材,為一個個放學的部落孩童提供晚餐,以確保孩子在家長忙於工作期間,依然有穩定的營養餐食。但當校園停課後,部落廚房少了孩子的笑容與吃飯的聲響,只剩下媽媽們與堆積的食材。

小惠表示在疫情爆發前,能看到孩子們開心吃飯的模樣,是她做部落廚房的這三年間最快樂的事,「但現在因為疫情,暫時無法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,僅能透過余老師的熱心協助,把媽媽們的愛心跨越距離送到每個孩子的家。」小惠提到的余老師,正是台灣世界展望會過去受助過的自立青年,目前擔任萬豐國小的代課老師,同時也持續性地與展望會建立聯繫,共同關懷部落孩童。

在停課初期,突如其來的停課政策,讓部落廚房的媽媽們不知道該拿這些預先備好的食材怎麼辦。余老師得知後,為了不浪費食材,並補足校園停課期間孩子的餐食需求,於是便主動聯繫展望會的社工員和部落廚房媽媽,以「停課不停餐」的行動,繼續籌備給孩子們的晚餐,並自主性地負責送便當到每個孩子的家。

自疫情爆發至今,余老師每天都會利用下班的時間,將35個便當一一送到每個部落孩子的家,「送餐大約花一個小時以內的時間,因為部落孩子的家都很集中,所以不會很麻煩啦,」余老師說。然而,在送餐途中,余老師也偶爾會遇到孩子不在家的狀況,「因為部落正值農忙期間,多數務農的家長不放心讓孩子一個人在家,便會帶他們去工作現場。」

在部落裡,有高比例的人口仰賴農業或是打零工維生,經濟不穩定又加上在地就業資源的缺乏,許多家長只能不斷工作以賺取更多收入支撐家庭,導致他們缺乏完整的時間陪伴孩子。尤其當教育部宣布停課後,家長頓時無力以對,一不小心,孩子可能就成了疫情危機下的失學者。

「我有一個孩子,停課後我就得一邊在部落打零工,一邊照顧孩子的學習,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就會有摩擦⋯⋯」嫁到山上部落的小惠,無奈地表示疫情期間作為一個媽媽的苦衷,她既無法返鄉看自己生病的家人,也無法有完整的心力看顧孩子的遠距學習狀況。此外,小貝也分享她類似的處境:「除了做部落廚房外,我還兼職做教會的廚房工作。因為家是由我一個人在照顧,平常我總是得背著剛出生的嬰兒去廚房工作。」

小惠和小貝的處境,是如今部落多數人面對的共同困難。長期服務於南投仁愛鄉區域的淑真督導表示,前陣子因台灣缺水,使得部落中務農維生的家長們無法種植農作物,進而影響生計。然而當水量恢復、可以開始耕種時,疫情卻又進入到三級警戒,在停課不停學的狀態下,父母處於既無法放任孩子一個人在家,又無法放棄工作的兩難中,只好帶著孩子一起去山上,至少在他們工作的同時,也可以看顧孩子的安全。

「加上孩子普遍家中都缺乏電腦設備,只能等父母工作結束後,使用他們的手機進行線上課程,」淑真督導補充說道。經濟弱勢的窘況,往往造成家庭的支持系統脆弱,余老師分享這一個月來做線上教學的觀察:「其實做遠距教學時,總會遇到學生突然消失、缺席的狀況,這時家長的陪伴與支持就很重要。」

為了解決孩子的學習狀況,展望會的社工員就成為協助家庭與孩子重建連結的重要推手,「我們不僅僅是提供物資,或尋找補助資源幫助弱勢家庭度過難關,更是注重與他們維持關係,適時提供心理支持。」

疫情之下,有挫折與沮喪,當然也有感人的事情同時發生。淑真督導分享,當三級警戒發布時,無論是社工端、學校還是部落家庭,第一時間都感到無力與慌張,但卻也在人心惶惶的情勢下建立出即時互助的網絡系統。

「例如學校知道部落的小朋友都有餐食需求,所以中央廚房還是會固定運作,並於中午透過社區廣播告知小朋友來學校打餐;或是我看到學校老師為解決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狀況,便在遵守防疫規則下,實際走進一個個孩子的家,解決他們的設備問題以及遠距上課遇到的學習狀況。」一談到這一個多月來部落發生的種種,淑真督導滔滔不絕得說,語氣透露出一份濃郁的感動。

當學校積極確保孩子的學習需要,台灣世界展望會的社工員也在社交距離的阻隔下,跨越距離與空間透過通訊軟體與電訪,了解部落弱勢家庭的需求,並協助申請紓困輔助,或是發放疫情下災民生活支持的慰問金、民生用品等資源。

「社工員與在地家庭有長期的信任關係,所以他們都會建一個Line群組,讓溝通與關懷可以持續進行,」當然在無法面對面的狀況下,許多困難無法第一時間即時解決,所以這時就非常仰賴社工員與家長、孩子三方的信任感,淑真督導表示的確也因如此,讓原本缺席上課的孩子與不知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家長,慢慢地在社工員的引導下,逐一化解。

除此之外,在地商家也是互助網路中重要的角色之一,「這段時間,部落的便利商店主動與展望會聯繫,說明他們願捐贈防疫物資箱,幫助給需要的弱勢家庭,」淑真督導認為,正因為在社區中大家都有一顆互相幫忙的愛心,團結的力量得以承接一個個受疫情衝擊的弱勢孩童,讓他們不因處在資源匱乏的偏鄉部落而受挫,甚至與學習擦身而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