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14歲就被爸爸要求嫁人,當下我感到害怕、沮喪,整個人彷彿支離破碎,直到婚禮那一天,我仍在哀求爸爸退回婚事。」20歲的艾莎(Aisha)是家中長女,她在婚後20天逃離夫家,「那場婚姻只維持20天,卻足以摧毀我未來20年的人生。」在艾莎居住的敘利亞西北部寡婦營,許多婦女與她有著類似遭遇,因為長期動亂,家長不得不讓未成年女兒出嫁,好讓其他孩子有機會活下去。
童婚伴隨著嚴重的身心傷害、輟學和貧窮,也增加家庭暴力發生率。「我15歲時被迫結婚,生了兩個孩子,」24歲的卡迪加(Khadeeja)兩年前因戰亂從夫家逃到寡婦營,「先生和他的家人會打罵我,我知道自己必須逃離那個家,但我年紀太輕,很害怕失去孩子。」卡迪加說,先生最終跟她離婚,「他奪走了我的童年和我的孩子。」
敘利亞戰爭爆發逾11年,迫使超過570萬人逃離國界,更有逾600萬人在敘利亞境內流離失所,當中約80%為婦女及兒童。根據世界展望會調查,敘利亞西北部約有1,300個境內難民營,其中46個主要收容寡婦、離婚婦女、單身女性及她們的孩子,在這些營區裡,男孩年滿11歲就必須離開,大多為了生存而加入武裝團體;女性則行動受限制,難以工作養家,也遭受言語、肢體、童工、童婚等各種形式的暴力,甚至被迫與男性守衛或營地管理員進行性交易,好讓孩子和自己能活下去。
多數寡婦營不允許救援機構進入,對外消息幾近封鎖,困在其中的婦女和女孩除了面臨乾淨水及醫療等基礎設施不足,身心更飽受折磨。2019年起,世界展望會在歐盟人道救援署(ECHO)的支持下,將醫療、兒童保護、心理社會支持等服務送進這塊最難到達的角落,單是過去一年,工作團隊已接觸超過11萬名兒童與13萬6,000名成人,服務工作特別著重於減輕受性別暴力影響婦女的痛苦,確保她們康復,有能力實現自己及其孩子們的夢想。
日復一日,世界展望會陪著寡婦營裡的婦女和女孩找回自信,長出對抗動亂中根深蒂固社會規範的勇氣。早早結婚的小媽媽接受育兒訓練與兒保課程,逐漸相信女兒不用再複製自己的人生;曾被迫中輟的女孩回到學校,以自身經歷鼓勵他人對童婚等暴力說不。外在環境看似依然絕望,但寡婦營的女性開始活出希望與夢想。
曾認為童婚摧毀她一生的艾莎,如今在大學修讀文學,預備畢業後當老師。「生命中仍有掙扎,但我試著克服恐懼並幫助其他女孩,這帶給我力量。」艾莎說,當她在學校和營區倡議反童婚和制止對婦女施暴時,「我感到自己變得強大,而且是個有用的人。」 離婚後重返校園的卡迪加目前就讀醫學系,早婚、家暴、離婚、與孩子分別讓她的心傷痕累累,「這些磨難使我更堅定追求人生目標,我希望自己永保堅強,有天能與孩子相聚,並撕下社會貼給我的離婚標籤,讓我和孩子能不受歧視。」卡迪加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其他女孩,童婚並非活下去的唯一辦法。 縱然無人知曉,敘利亞寡婦營裡的婦女和女孩,正用盡一切力量改寫她們的人生故事,並殷切期盼更多人聽見她們的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