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什麼是飢餓三十?台灣從何時開始舉辦?
「飢餓三十」是世界展望會發起的全球人道救援行動,也是極具社會教育意義的活動。從1989年開始,台灣世界展望會每年募集無數台灣民眾的愛心,救援全球緊急災變地區最迫切的需求。
-
飢餓三十幫助的對象有哪些?只救助飢餓的人嗎?
「飢餓三十」旨在救援全球身處天災、糧荒、戰亂與急難威脅的人們,救援對象涵蓋國內與國外,援助內容包含緊急糧食補給、
糧食保障關顧、難民與醫療援助、天災救援與家園重建、心靈創傷關顧、疾病防治醫療、營養與治療餵食、糧食技術支持等工作;
以及國內面臨天災人禍導致經濟困窘的急難家庭支持、兒童送餐及營養補充、社區防備災宣導等工作。
隨著近年極端氣候加劇、區域衝突升溫,以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通膨,「飢餓三十」除了持續推進緊急救援行動,更發展中長期服務工作,
協助脆弱地區回應氣候變遷、強化面對災害的韌力。
因此「飢餓三十」不只是幫助飢餓的人或救援糧荒地區,只要是國內外遭遇極端氣候、緊急天災、戰爭、人民流離失所、大規模疫情等危機的地方,
都是飢餓三十的幫助對象。
-
飢餓三十的捐款是否都用在國外?
台灣歷年來所經歷的天災,如九二一地震、八八風災、台南震災、小犬風災、0403花蓮地震等,台灣世界展望會皆透過「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」,迅速回應需求。
除了天災緊急救援,「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」亦透過積極輔導扶助金、特況及急難家庭援助,成為國內經濟弱勢家庭遭遇重大急難
、意外等變故時的幫助;並連結課輔班、部落廚房等社區資源,為三餐不穩的孩子提供營養餐點。同時致力倡導社區防備災工作,
幫助台灣的脆弱社區及家庭,有能力回應氣候變遷下的災害威脅。
-
各國都有舉辦飢餓三十嗎?
飢餓三十是全球性活動,全世界每年約有上百萬人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響應,體驗的時數也有所不同,例如:紐澳及南非的民眾飢餓40小時,英國是飢餓24小時,台灣、香港、美國、加拿大等國是飢餓30小時。
-
飢餓對兒童的影響有哪些?
由於飢餓所引起的營養不良與疾病,對開發中國家兒童來說是致命的殺手。研究發現,兒童若在出生後1,000天內罹患營養不良,將導致大腦發育不良、
心智功能受損和智力降低,這些影響將持續到孩子成年,使他們無法獲得良好教育和工作機會,進而陷入貧窮循環。且由於免疫系統較弱,
營養不良的孩子更常罹患瘧疾、霍亂、肺炎等疾病,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因飢餓而死亡。例如在2011年索馬利亞飢荒過世的26萬人當中,
就有一半是5歲以下的幼兒。
如今,受到戰火衝突、氣候變遷、新冠疫情三重危機影響,世界正面臨大規模的飢餓,約2,200萬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身材消瘦(wasting),
若沒有立即援助,將有成千上萬名兒童餓死。世界展望會已發起「全球飢餓救援回應」行動,希望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,搶救脆弱兒童的生命。
-
全世界的糧荒問題有可能解決嗎?
新冠疫情和氣候變遷,的確衝擊各國的糧食供應。但其實世界所生產的糧食,足夠餵飽地球上每一個人;許多NGO和企業也開始發展可適應氣候變遷的農業方式,包括世界展望會在內。只要人們合力改善糧食管理方法與分配途徑,就有機會有效解決糧荒,讓弱勢兒童與家庭逐漸擺脫貧窮困境。
-
我們每年都為非洲兒童捐款,為什麼非洲地區的糧荒一直無法解決?
的確,幾乎每年都能看到非洲國家發生缺糧的消息,而非洲國家也是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每年救援的主要對象。
作為全球面積第二大、人口第二多的洲區,非洲長期缺糧的原因十分複雜,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氣候變遷,越來越頻繁的水旱災,
破壞當地收成和居住環境,又因國家本身的資源不足,無法回應幅員廣大的需要,導致糧食危機反覆發生。
另外包括族群衝突、政府功能不彰、基礎建設缺乏等,都使非洲缺糧的情況更加嚴重。
非洲是全球碳排量最低的洲區,卻是氣候變遷最受苦的地方。台灣世界展望會救援非洲已有30多年歷史,我們看見許多轉變,例如剛果碧多萊社區的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率,在10年內從12.4%降至3.17%;或是尚比亞烏拉木可可地區的農地,因為施行「農民管理自然再生法」(FMNR)從荒蕪變為蔥鬱。但我們也看到非洲仍有許多國家面臨糧荒,需要全球愛心人士共同攜手努力。
-
非洲都是難民嗎?難民是政治問題,關我什麼事?
以聯合國難民署保護的3,640萬名難民而言,為數最多的前五國,依序為敘利亞、阿富汗、烏克蘭、委內瑞拉、南蘇丹,其中只有南蘇丹位在非洲,而難民署預估需求裡,亞洲就有近73萬名難民需進行安置,占全球需求的30%。所以,難民並非主要來自非洲,當然非洲更不是遍地難民。
儘管非洲有許多區域性的衝突,但相信從新聞報導可以知道世界上有許多規模不一的動亂,像是烏克蘭、加薩、敘利亞、緬甸等等,被迫逃離國土的人民就是難民。此外,更多被迫流離失所者仍留在自己的國家內,而境內流離失所者連年增加,過去5年境內流離失所者增加5%,2023年底116國家的境內流離失所創新高7,590萬人,其中6,830萬人受衝突和暴力而流離失所,770萬人因災害而流離失所。
聯合國難民署定義「難民」是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並到另一個國家尋求安全的人,促使難民被迫逃往境外生活的原因,主要有戰亂衝突、暴力迫害、經濟危機、氣候因素等,而細數這些危機,身處台灣的我們未必就不會遇到。
沒有人願意過著顛沛流離,被限制糧食、遷徙、受教權及社會福利,缺乏安全保障,甚至朝不保夕的日子。倘若有一天我們真的不幸成為難民,同樣需要國際社會關注及援助,成為存活的希望。所以說,難民危機和我們並非毫無關係,因為在地球村裡,沒有人是局外人。
-
從烏克蘭到中東,世界上戰爭這麼多,難民人數有增加嗎?
聯合國難民署報告指出,2022年以來,全球流離失所人口逐年翻新高。2023年流離失所人口從1.084億人增至1.172億人,預估2024年將攀升到1.308億人,而重新安置難民數約上漲20%。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普·格蘭迪(Filippo Grandi)直言:「2024 年需要重新安置的難民人數將出現令人擔憂的增長。」
此外,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23年6月表示,10年來流離失所兒童人數翻倍,兒童難民及尋求庇護兒童數高達1,750萬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兒童僅占全球人口的不到1/3,但在2022年全球難民竟超過41%是兒童,孩子在流離失所中無法獲得教育、常規醫療及社會保護,就連基本糧食也很困難,導致生存危機。
-
世界展望會如何確實又安全地將救援物資運送往受助地區?
世界展望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、世界糧食計劃署(WFP)、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聯合國難民署(UNHCR),皆有密切、友好的合作關係,加上世界展望會在受助國及國內各縣市均設有工作站,並視不同的需要設有兒童營養中心、醫療中心及計畫區,所以救援物資可安全及確實地運至受助地區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-
「飢餓三十」會繼續舉辦嗎?
我們相信,每個人都擁有上帝所賦予的基本生存權,這是世界展望會的救援宗旨,所以只要能救援弱勢者的生命,世界展望會就會盡力去做。除非世界的悲劇結束、人們的苦難停止,否則世界展望會不會停止透過「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」,呼籲社會大眾搶救國內外遭遇飢餓困乏的人。
-
如何響應飢餓三十?
- 您可為本屆飢餓三十國內外的迫切需求捐款,如欲了解更多捐款方式,請參考飢餓三十網站捐款救援。
- 您可參加飢餓三十活動,如:報名舉辦「個人飢餓DIY」、「團隊飢餓DIY」。您也可以利用飢餓三十文宣品,向親朋好友介紹「飢餓三十」理念,傳遞關懷需求,鼓勵他們捐款響應救援。
-
如何為「飢餓三十」捐款?
- 歡迎利用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線上捐款。
- 親赴本會總會或各區辦公室捐款。
- 郵局劃撥:到郵局劃撥捐款,帳號:15752467,戶名:台灣世界展望會,請註明:飢餓三十。